Category Archives: 人物 People

In Search of L.Z.’s Soul

Today is the 42th anniversary of her death. ——- The first time I watched this documentary was 7 years ago, at the age of 16. And I was shocked. I am not very sure why Lin is so much admired by the liberal intellectuals in today’s China. Maybe it is just because of the power […]

妈妈生日快乐

我一直都觉得我老妈是最先进的老妈之一了。虽然在最开始买电脑的时候,她有好一阵子都是把所有程序关闭之后看着清清爽爽的桌面然后按下主机上的按钮强行关机。但是在之后的十年里,她陆陆续续的学会了基本我现在会的东西:根据我不完全的印象 我妈于2000年学会了正确关机, 01年学会了打字, 02年开始上网看新闻, 03年开始上网查地图公交等等, 04年用上了QQ, 05年开始用电脑炒股, 06年开博客“言芸喃语”坚持了整整一年半, 07年学会了用QQ视频聊天+远程操作, 08年开通了校内, 09年开始用PPStream看韩剧(不是我教的……我不会……) 10年暂时还没有重大突破,不过我相信很快会有的! 我深深的为有如此与时俱进的老妈而自豪。而我也知道,老妈那么紧跟潮流有一大半是为了我。想知道我在用什么、想什么,想明了我诸多古怪言行背后的逻辑。 而我一直也不是个贴心的女儿。虽然从高中开始日复一日打电话回家,却早已学会了报喜不报忧,太多的话选择不说;大学离家后有好一阵子即使回杭州也整日在外见朋友而忽略了最想见到我的父母;后来又急于证明自己的成熟,父母来香港游玩的那次,日后想来有诸多照顾不周;压力太大的时候,又容易跟妈妈发脾气。 成长的过程中总有一些东西会慢慢的剥离出来,显明它的意义,亲情便是其一。还是孩子的时候,似乎总觉得父母便应该有父母的样式,就该什么都懂,什么都能处理;渐渐的才发现原来不是这个样子;我的每一步第一次,于妈妈来说,亦是第一次从母亲的角度来体会。而遇到我这样一个非乖乖女、喜欢自己拿主意又偶尔行事荒诞的女儿,则更是不容易。那么多年来,她其实是随着我一同在变化,无论她本身是否愿意。 但我知道她一直都是那个冲动而可爱的人,是那个会晚上冲我发脾气、早上又起来对我好的妈妈,是那个热爱生活、会自己一个人去看电影的妈妈,是那个热爱阅读、最近正在看《海子传记》的妈妈,是那个在我的影响下决志信主、在圣经上贴满了彩色书签的妈妈,是那个高三的时候每个星期给我送菜到学校、现在每年我还没回家就帮我想好一个星期菜单的妈妈,是那个每天等我电话、否则就睡不安稳的妈妈,是那个跟西湖的春天一般美好的女人,是那个我会一直爱下去的人。

作为老师的龙应台

Lung在港大教书。这学期,有一门她的课。 课题是,媒体中的文化研究。其实就是教时评。 这礼拜要期中考试了,于是安排了师生的单独会见。 见面地点在Prof.L的工作室,工作室在柏立基学院,位于大学路1号(校长住宅,性质类似白宫,每任校长举家入住)之下,其他所有港大建筑之上。柏立基其实就是港大的招待所,整个布置是中式庭院的风格,黑瓦红墙,曲径通幽,背山朝海。 工作室似乎不大,略略有些乱。推门进去便是一个长条桌子,周围摆着一圈凳子,上面是文具、插着ipod的音响。我当时心里私下想,若这地方每个周末能叫几个学生来开个沙龙,放点音乐讨论些什么,该是多么的好呀。 桌子后面的墙上是两张地图,一张大的不记得是中国还是世界了,一张小的却印象深刻,是越南的国家地图。桌子前面是一个通常教室里才放的木架子,上面可以翻动大张的白纸,上面是一些提纲挈领的手稿,隐约看到TW、越南的字样,还有一些年份。桌椅朝外,便是通透的玻璃门,推门见海。 内里还有一间房,不曾进去,看到沙发,想必是会客用的。两间房间连贯的墙用作书架,扫了一眼,许多历史文化方面的书,并没有精心整理排列过。 原本15分钟的会见,不小心竟成了一个半小时。大部分的时间在谈关于课程的设计与改进。老师很是在意学生的吸收程度。这门课之前的半个学期大抵只讨论了两个话题,一个是关于普世价值vs.多元文化,讨论的案例是Islamic extremists;另一个是文化政策,讨论的案例是香港的西九龙文化区建设。Prof.L的上课风格犀利无比,同学们上去做个小小的presentation,总是被各种她的问题给打得傻在台上面。 课程之外,我只问了一个问题,就是“您平时读什么书”。L说自己不是计划阅读者,很随意,由着兴趣来,随即报了几本最近在看的书,例如某数学家的传记。枕边书是香港野花野草的本草纲目,倒是让人称奇。 讨论以一种缓慢的调子进行;中间老师接了几个电话,语气总是短促有力,往往连bye bye都没有就挂了,随即转身继续慢慢的说话。 还没有到港大的时候,就是看一篇L在港大的演讲而了解这学校的很多文化遗产。在港大第四年了,看着她出了三本书,新书发布会一场一场的都去了,从图书馆的香港笔记,到拔萃男书院的安德烈,再到陆佑的DJDH,一路走来。安德烈和我同级,有时候在校园里遇见,总是一个人沉默抽烟的样子。在讲台上的L,有时候还是会用她的儿子们做例子给我们讲故事。 港大这个名人来去匆匆的地方,究竟是慢慢教会了我去除idol curiosity。和很多其他的文化名人一样,当他们坐在你对面,安静说话的时候,光环褪去,才是一个真实的、可学习的对象。

分页 Pages: Prev 1 2 3 4 5 6 Next